查看原文
其他

我如何拿到CPA会计80+?在职考生经验之谈(全是干货)

2018-02-08 BT学院学员 CPAer
学员基本信息

姓名郑撷浩     BT学院六神班学员   

学号:1604152158   在职备考

成绩单:

考霸画像:

2017年BT学院考霸经验贴:第二十五篇

谢彬哥邀,先大致讲一下本人背景,15年本科毕业,上海双非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后首先供职于某top5事务所,之后跳槽到某央企从事内部审计工作。15年第一次考注会,自学6门滑铁卢仅过了经法,16年开始接触BT学院报班三科(审税财)备考四科通过报班的那三科,17年终于结束专业阶段。



考完就觉得自己可以过,但会计80+确实是在意料之外。不过今年似乎考运颇旺除注会外还干掉了基金从业跟驾照,过了两门ACCA(P2、P3),还顺手拿了个Advanced Diploma in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归正传,我就来讲讲我是如何准备会计这门课的吧。


前言——“为什么我会那么怕会计”


CPA的6门课大致是这么个关系:

可以看到,会计处于整个体系的核心,所以每年注会考生千千万,报会计的人是最多的。很多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拿起我们的砖头教材:“第一章:总论”,嗯好像是那么回事,跟所有教材一样先解释一堆名词;“第二章: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什么鬼。。。。。。


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哦,原来注会那么难,不适合我


问题出在哪,且不说这本教材的结构有多不合理,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会计是做什么的,算账?报销?会计恒等式是什么?借贷又是什么?抱歉,那本教材不会告诉你。


所以我的建议是,再决定要学CPA会计之前,先找本基础会计的教材做做铺垫,市面上随便哪家正规出版社的都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吃得动。而无论是哪一版的教材,都得让自己形成一个初步的“资产负债表观”,而这个,就是暗含在 CPA会计教材背后的假设。

一旦能有这种思维方式,那恭喜,注会的门是能入了。我在作为会计四班班长的时候就带领过一些零基础的学员训练过这种思维,成果显著。


01


预习——准则原文+教材(开课前)


形成“资产负债表观”后,就可以开始准备考试了。注会的考纲一般在每年三月份出来,而教材一般比考纲还要晚一个月,这当中会有近一个月的空白期,很多人会通过各种渠道找来前一年的教材开始预习。这种方法对于变化相对不大的科目(如财管)比较有效,但像会计这样几乎年年在变的科目,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比如2017年,财政部就修改或制定了以下几个新会计准则:



我之后会提到,这几个准则都是以往会计科目的重点和难点,比如《收入》,新准则引入了“履约义务”(performance obligation)这个概念,这在以往的教材中是没有的,带着旧准则的“遗毒”去接触新一年的考纲,反而是一种混淆。


所以我的方法是,既然考试内容源自准则,那不妨就直接去读准则,我国目前共有1项基本准则和42项专项准则,全部挂在财政部会计司的官网上(审计准则也在里面)(戳http://kjs.mof.gov.cn/zhuantilanmu/kuaijizhuanzeshishi/index_3.html)。这其中生物资产、企业年金基金、套期会计、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石油天然气开采这七项准则并不在注会的考试范围,所以就不必读了。


我记得当时我是开了一个Word,将所有相关的准则都copy进去,然后存进手机。我上班坐地铁要80分钟,所以上下班这段通勤时间可以充分拿来读这个东西,就当是读小说,一个星期也就读完了(毕竟没有废话)。这当中会碰到比较难理解的准则,比如金融工具三件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工具列报、金融资产转移)还有合并财务报表,在这个阶段只要留有一个皮毛的印象就好,不必太过于死磕。

(此处插播一则硬广:BT学院今年有免费送17年课程的福利,想要提前学习的学弟学妹们也可以用免费课先进入状态,顺便提前感受一下彬哥那别具特色的川普。)


差不多读完的时候BT学院也开课了,彬哥也会带大家重复这个过程,这个时候应该会感觉轻松不少。等到新教材到手后,再翻开一看,哇,原来里面的内容似曾相识。有了这样的感觉,那恭喜,已经拿到了高端开局。


02


全面学习——错题+框架


错题和框架都是彬哥上课会反复强调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在此谈谈我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关于错题,错题本最好还是要准备一本,格式随意,怎么舒服怎么来,手写确实是能加深印象的。不过我比较懒,错题集都是电子档的。举个栗子:



这些错题基本都来自于每次周考,我当时周考是次次不落的。周考题目基本都来自于历年真题,通过这些题目可以一窥考官的出题风格。每道错题之后都附带解析,但解析并不是答案的复制粘贴,而是根据答案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来的,这就能保证每次订正错题都能形成自己的思维,之后看到类似的题,就可以快速反应。平常有的没的会翻翻错题本,巩固自己的思路,错过的题,再次看到就不能再错。


我记得到之后每次周考,客观题基本可以拿满分。CPA考试中客观题能否拿到35+是及格与否的关键。主观题也能采用类似的方法。BT 的《21天突破》中有历年高频考点的题库,分散在各个章节,如果教材的例题过于晦涩,至少要把题库吃透。


关于框架,框架对于记忆确实是一个非常方便的东西,但很多人对于框架的使用存在很多误解,见过很多人去把框架一字不落背下来然后对着题目发呆。对此我的观点是:不能过度依赖现成的框架,而是要在不断总结中形成自己的框架。比如合并报表,很多人拿到题就开始“第一步:调初始;第二步:成本到权益:第三步:。。。”事实上很少会有这么实诚的考题。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题


在此提供一下我的思路,比如我做合并报表,首先我找这句话:“甲乙公司在交易发生前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这就说明我要以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方法在做这道题,且不是连续编制报表,子公司的所有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存在新确认的商誉。然后看到这句话:“甲公司在 X  X 日对乙公司实施控制且不存在实质性障碍”就表明乙公司的资产是以这一天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然后看题目中给出的权益数据是否是这一天的数据,如果不是,需要调整到这一天的公允价值,如果给出了税率,还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然后再看甲公司所付出的对价,是否存在或有对价、递延对价,确保付出成本的完整性。最后再看收购比例,是一次收购,还是分步收购。对价、比例、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都确定下来了,就可以算商誉了。


当然,类似的思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基于做题的量才能形成,取决的视野的广度。所以,要把每一道错题当成自己的小幸运,这是个重整自己思路的好机会。如果到最后达到看到一道真题就能反应出是哪次考试的题,那再次恭喜,及格是妥了。


03


提高——精读+融会贯通


即使把《21天突破》翻烂,历年真题滚瓜烂熟,一眼洞穿选择题答案,也很难保证考试中不会出现这样的题:



更不用说 16 年的反向收购跟限制性股票了,连考纲上都没有。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现在的 CPA 考试,已经越来越贴近实务,或者说,本应如此。这对于初涉职场 candidate来讲,无疑是一个劣势。而实务中展现出来的图景,要远比考试中复杂得多,也奇葩得多。OFO的小黄车算不算公司的资产、梅西算不算巴萨的员工、学校里摆着各种 pose 的主席像到底要不要折旧。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单纯用书上的例子去解释。


考试是容许做错题的,但作为专业人士,我们承载着投资人的期望,涉及到资本的投入,这就容不得出哪怕半点差错。所以我们得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以一个专业人士的态度去审视这个考试。这个时候就要重新拿起准则,进行精读,由于已经有了前面的铺垫,现阶段读起准则来已经轻松很多,这其中的重点,就是要能理解其中每个概念的定义。比如之前那道题,如果理解了有关金融资产的定义,就可以轻松地判断出为什么这个收益凭证应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不是持有至到期投资。


注: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在此推荐这本书,买最新版的就可以

据说这本书是每一个财务总监的标配,里面提供了很多生动的案例,将实务中有争议的点用准则详细解释。最主要的,简洁明了。


好了,到了这个程度基本可以碾压一大半 candidate,如果身上还有其他科目,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那边。当然啦,如果依然学有余力,而且外语水平还可以,可以尝试去读读国际会计准则。国内的准则,基本上就是国际准则的翻版,甚至可以说是逐字逐句的翻译。所以,有些时候国内准则读不懂时,去读读国际准则反而会豁然开朗。


最后夹点私货,我在今年通过了 ACCA 的 P2 考试,正好是讲基于国际准则的高级会计,这里推荐 P2 的 technical article(戳http://www.accaglobal.com/gb/en/student/exam-support-resources/professional-exams-study-resources/p2/technical-articles.html),这是国际上的财务大佬自己对于国际准则(也就是国内准则)的解读,对于理解准则有不小的帮助。比如:

这篇文章教你收入确认的方法

这篇文章教你如何区分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等等。


至此,对于会计这门课,应该不会再有任何障碍,剩下的就是一些客观因素了,比如是否熟悉考试系统,是否能熟练使用 V 大法,以及考试当天状态是否最佳。


总结


当然啦,注会考试的随机因素太强,我把我的成就归结为方法得当+BT学院及各位小伙伴加持+以往考试的经验+本科的老本+一点点考试的“欧气”。这个方法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但能坚持下来却会有很可观的回报。在此仅作参考,希望大家能少走一点弯路,2018加油!


BT学院 2017年CPA六神经验

刷题美少女402.8分首战CPA一次过六科


409分一次过CPA六门,7个月、上班族,我的超详细备考时间规划


CPA从两年一科没过到今年395.2分一次过六科,我的逆袭之路:计划+效率大于一切


40+妈妈在职备考378.75分CPA一次过六门,十年注会心愿最终完成


大四保研党5个月一次性通过CPA六门 


理工男跨专业0基础396.8分CPA一次过六科 | 我的超详细学习方法


金融在职备考CPA,一次过六科:我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学习...


元气少女在职备考CPA一次过六科:考注会就像一场马拉松...


我怎样从CPA零通过到一次过五门?


CPA一次过五门,均分70+,学生党、跨专业,我是如何做到?


|本文由CPAer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抢购2018年BT学院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